云南沧源:借旅游抓扶贫
- 来源: 编辑:admin
人民网昆明9月6日电 (李发兴)今年70岁的杨艾块万万没想到,沧源佤族自治县翁丁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旅游业成为了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的翁丁村,2017年,接待游客22.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2.19万元,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村里的68户建档立卡户计划在今年全部脱贫出列。
近年来,沧源佤族自治县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立足自然生态、民族文化、沿边区位三大优势,大力发展以佤文化为重点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依托良好的旅游资源条件、区位优势,把“旅游+扶贫”作为重要的脱贫攻坚之路和重要的旅游发展之路,通过精品景区建设、乡村旅游打造、旅游商品开发、节庆活动举办等形式,充分发挥旅游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精准扶贫的产业发展引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凭借独特的旅游资源,到沧源的游客人数持续增长,旅游势态发展良好,并带动相关产业同步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贫困群众就地创业就业实现增收脱贫。通过项目扶持,鼓励景区业主吸纳景区规划范围内贫困户直接就业和间接带动增收。
同时,沧源不断创新旅游扶贫机制,把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有效结合,初步形成了以民族文化观光旅游和农家乐为主,兼有深度文化体验和生态农业观光的四种典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翁丁、勐来等一批乡村通过发展旅游业既让老百姓脱贫,又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强化旅游扶贫培训,塑造贫困户“造血”能力。通过举办培训班、结对帮扶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重点进行经营管理、接待礼仪、导游解说、民俗表演等方面的素质和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旅游专业合作社职能作用,引导群众算清脱贫账、认清致富路,推动旅游扶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的关键转变。
如今,沧源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佤族人民与外界的交流日趋频繁。司岗里佤族文化生态村、沧源崖画、翁丁原始部落、勐来原生态走廊等旅游景点让游客流连忘返。
在翁丁,不少村民就享受到了旅游带来的红利,2014年至2017年,就有66户271人依靠旅游脱贫出列。“我们自己用的东西还能卖出去,唱唱跳跳也能赚到钱。”村民李宏说,他负责村里的治安,每月有固定的收入,多才多艺的妻子也参加了文艺表演队,家里还开着客栈,卖着自家做的民族服装、挎包、毯子,以及茶叶、腊肉等农副产品。
“以前家里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出门靠腿,现在日子好过了,家家都有摩托车,都添了新家具。”对未来的生活,李宏充满期待和信心。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