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回应主动及时 提升政务服务能力
- 来源: 编辑:admin
9月18日,记者从南宁市政府了解到,南宁市近日印发了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分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推进政务阳光透明,着力加强政策的公开解读回应。重大领域公开“更主动些”,重大关切舆情回应“更及时些”。(9月19日 《南国早报》)
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舆情回应工作不容小觑。近年来,由于舆情回应不主动、不及时而导致舆情事件发酵蔓延的情况不在少数。尤其是在一些重大领域问题以及突发敏感事件中,有关部门反应不快,存在不敢说、不愿说、不会说的问题,没有解决好要不要发声、由谁发声、何时发声、怎么发声等问题,导致个别问题被舆论炒作,造成较为恶劣的影响。例如,2009年的内蒙古赤峰自来水污染事件,7月23日事件发生,直到7月26日政府才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中毒事件原因。在未公布消息的三天之中,人为投毒的谣言大肆传播,使得市内充斥着恐慌情绪。所以,消解舆情回应不主动、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不仅有利于提升政务公开的主动性、针对性、有效性,也有利于改善政府的治理能力。
此次,南宁市将舆情回应作为政务公开工作的一大要点,提出了更明确、更具体的要求。比如明确了突发事件舆情回应要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因自治区第三方机构评估发现关于舆情回应问题的要给予问责。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舆情之所以会升级发酵,很大程度上是群众的知情权得不到满足,给谣言信息提供了传播空间和渠道。《方案》强调重大领域公开要更主动些,重大关切舆情回应要更及时些,要求政务舆情快速反应、及时发声不仅要体现在思想认识上,更要体现在日常工作中。这一举措无疑是新时代舆情应对的正确打开姿态。
那如何加强舆情回应呢?《方案》聚焦了主动和及时两个关键词。而要做到主动和及时回应,则必须改变落后做法,抛弃旧的思维理念。这就要求责任主体必须摒弃围堵、删帖等消极手段,不遮不掩、直面问题,增强公开信息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要学网、懂网、用网,在第一时间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既要及时有效地满足公众知情权,又要清晰准确地解答公众疑虑,最大程度上扼杀谣言的产生。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政务舆情回应不仅是政府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也是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政务舆情回应只有做到了主动及时,有时效也有实效,才能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才能提高群众的满意度,赢得更多掌声。(李勇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