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新闻网:蜜蜂舆情研究院:2018年“五一”旅游舆情分析报告

来源:       编辑:admin
2018-08-26

中国旅游新闻网:蜜蜂舆情研究院:2018年“五一”旅游舆情分析报告

  一、2018年“五一”旅游舆情概况

  2018年“五一”假期已结束,伴随在我们身边的一些旅游舆情事件却历历在目,从长城游客移动艰难到洪崖洞“只进不出”,从游客偷香蕉被殴打到成都城管被打事件,从游客扣走故宫石子到大屠杀纪念馆前打水漂,从“双客服”骗局到88元桂林三日游万人受骗等诸多事件,均由旅行过程中所引发旅游热点舆情,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现实的社会秩序,也反映出线上网络生态。

  基于此,蜜蜂舆情研究院对2018年“五一”旅游舆情事件的进行梳理、归纳,并对未来社会舆情的发展做出研判与预测,以期把握旅游舆情发展的脉搏和“痛点”,试图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推进社会旅游和谐共治。

  二、2018年“五一”旅游热点舆情解析

  2018年5月3日,蜜蜂舆情研究院通过蜜蜂舆情云平台对“五一”“旅游”“游客”“景点”等关键词进行设置,加入新闻、App、论坛、微博、微信五类媒介数据,并运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算出舆情热度大于1.0的20条敏感旅游舆情事件。如下图所示。  

中国旅游新闻网:蜜蜂舆情研究院:2018年“五一”旅游舆情分析报告

  据蜜蜂舆情研究院统计,在20件旅游舆情事件中,出现0次转发的情况非常普遍,其中,论坛出现了13次,APP客户端出现了7次,微博出现了5次,微信出现了2次,相对来讲,2018年“五一”旅游舆情热度不高。这也说明,舆情发酵一段缺少网络媒体传播,舆情热度一定会下降。此外,网络媒体转载量越多,其他自媒体转发也会相对越多。

  1、区域分布  

中国旅游新闻网:蜜蜂舆情研究院:2018年“五一”旅游舆情分析报告

  从分布区域来看,2018年“五一”旅游舆情发生主要还是集中在华东,占比为25%;其次是西南和华南,占比均为20%;再次,中南和西南占比分别是15%、10%。从数据上看,南方的旅游舆情事件要大大的多于北方地区,这与“五一”期间游客出行多选择在有山有水的南方地区有关。同时,也表明南方地区的旅游监管部门在舆情应对上责任相对更重一些。

  2、地域分布

  通过地域分布来看,首先,重庆出现3起旅游舆情事件;其次,陕西、江苏、广西北京出现旅游舆情事件均为2起;再次,四川、深圳、山东、江西和湖北等地出现仅1起。此外,还有一部分事件未列入其中。  

中国旅游新闻网:蜜蜂舆情研究院:2018年“五一”旅游舆情分析报告

  从以上数据上看,重庆的旅游舆情事件最多。“五一期间”被爆出“网红景点洪崖洞周边拥堵”“魔鬼路段 3天连发24起事故”“女司机看到栏杆抬起一激动出车祸”等事件。这一方面与重庆复杂多变的地形有关,另一方面与其自身的“网红”体质有关。据相关数据统计,“五一”期间仅洪崖洞一个景点两天就有10万人打卡,景区火爆、游客激增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问题,旅游舆情事件也频发。

  因此,重庆要想减少旅游负面舆情事件,在“被网红”之后,景区要以“养”“保鲜”,跟上时代的节奏来宣传营销,不断完善相应配套设施,提高景区自身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3、时间分析  

中国旅游新闻网:蜜蜂舆情研究院:2018年“五一”旅游舆情分析报告

  从分布时间来看,随着“五一”的到来,舆情事件数量逐渐增加,到了4月30日,达到了舆情高峰(13件),随后,媒体关注出现大幅下降,回落至1条,舆情走势起伏很大,这也正符合舆情事件爆发的潜在规律性。蜜蜂舆情研究院为了将加大舆情分析的广度和深度,故将舆情爆发时间往前推移到4月27日,这样一来以此缩短了与报道之间的时间差。

  4、媒体分析

  据蜜蜂舆情研究院统计,“五一”旅游舆情事件主要集中在网络媒体,占比35.%;其次是微博和报刊,均占比25%;再次是视频,占比15%。值得一提的是,报刊作为传统媒体在“五一”期间的曝光起到较大作用,分别是湖北的《楚天都市报》、山东的《齐鲁晚报》以及福建的《海峡导报》等纸质媒体。  

中国旅游新闻网:蜜蜂舆情研究院:2018年“五一”旅游舆情分析报告

  另外,博客、论坛等自媒体在短时间内传播的明显不足。当然,网民寻求视频直播软件和微博APP客户端主动进行曝光在将会成为网民现实生活中的一种新常态。

  5、舆情类型分析  

中国旅游新闻网:蜜蜂舆情研究院:2018年“五一”旅游舆情分析报告

  据蜜蜂舆情研究院统计,“五一”期间,交通安全类舆情最多,共达到了6起,包括“湖北钟祥一男子深夜高速公路上疯狂逆行30多公里”“醉酒男子开车迎面钻入货车底死亡”“沪渝高速3天连发24起事故”“女司机看到栏杆抬起一激动出车祸”等事件;其次是个人安全和旅游敲诈类型的舆情事件,均达到了4起,其中,个人安全中较多涉及的是落水溺亡;再次是不文明旅游和景区管理的问题,均达到了3起。

  6、热度分析  

中国旅游新闻网:蜜蜂舆情研究院:2018年“五一”旅游舆情分析报告

  在今年的“五一”假期,“广西偷香蕉事件”“北京八达岭长城现‘人海’”“重庆网红景点洪崖洞周边拥堵”“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小孩用鹅卵石打水漂”的舆情事件热度值均超过100,占比20%;另外其他舆情事件的热度值较为均衡(平均值:20.36),未出现特别大的舆情热点事件。

  三、2018年“五一”舆情点评

  “五一”是每年上半年的传统旅游旺季之一,也是每年的旅游舆情的高峰期。虽然,今年“五一”旅游舆情热度已逐步回落,但是余波尚存,给各地景区形象口碑造成的负面伤害还未完全消解,景区形象口碑舆情危机修复仍需努力。

  1、社会热点舆情呈现出区域性、全民性的特点

  综合“五一”期间旅游热点舆情来看,多个热点舆情的传播呈现出由点到面散射形态,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全民性。以“广西偷香蕉事件”为例,事件虽然发生在广西钦州市的一个村庄,在互联网的助力下,短时间内迅速传遍全国,几乎人尽皆知,引发全民参与讨论,最后演变成为舆情事件。这一方面与由“东北人”引发的地域歧视相关,网民容易被固定印象“带节奏”,带来情绪的扩散;另一方面,也在于各类自媒体平台拓宽了舆情传播渠道,使其超越地域的限制,发展成全国性的舆情事件。截止到4月30日19:00,话题#男子偷香蕉被村民围打#成为微博社会榜亚军,阅读量已超2104万,讨论1万条。

  蜜蜂舆情研究院认为,在这种热点舆情事件的引导和处理上,政府等公权力机关往往也是舆论的重点诉求对象。例如,在“广西偷香蕉事件”中,舆论观点多元化的态势已十分明显,网络主流观点的是非观念已十分清晰,当时广西灵山县警方主动通报事件来龙去脉,表明工作进展是十分正确的。

  从整体上看,在公权力机关的立场相对中立的情况下,舆情处置起来相对简单,舆论引导的效果也相对较好。

  2、针对游客的负面舆情仍不鲜见,不文明现象仍存在

  近年来,旅游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在景区内,时常出现人身伤害事故。今年“五一”期间,关于游客不文明现象的负面舆情事件达到了3起,其中“大屠杀纪念馆前打水漂”饱受争议。根据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解释,鹅卵石象征着“死亡”,代表的是遇难同胞的遗骸,也代表着日寇的恶行,孩子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打水漂嬉闹,家长却在旁边围观拍照,有媒体评论指出,比孩子无知更可怕的是家长无能。

  此外,“故宫御花园石子被扣事件”也一度引发热议。“去故宫抠石子”之所以能引发舆论大面积围观,一方面这外出旅游,总想着顺手“牵”点东西留作纪念的行为实在是好笑;另一方面故宫本身的流量也为事件扩大了影响力。在此条件下,因为过去那种“雁过拔毛”的旅游恶习已然给世人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所以,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曝出疑似案例,便会催化一连串的负面联想和情绪爆发。

  从故宫的回应上看,扣走石子他们其实也无可奈何,也不甚在意,但是网络舆论则完全怒不可遏。这也说明近年来,对于“旅游文明”的定义和捍卫有了很大的进步,国人对于旅游文明,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标准”。此事与其说是一个游客的“旅游恶习”,不如说是一场民间的自我教育、自我重塑。

  3、地方监管部门加强舆情监控,预警意识明显提高

  “五一”假日期间,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在舆情预警方面做的非常到位。@江宁公安在线 发布官方微博,通过展示多张实景拍摄图及一篇长达300字的博文实力劝退游客,提醒大家不要再去“爱情隧道”“打卡”了!并对网上的谣言进行辟谣。网民们纷纷表示实力劝退,点赞数量达到了17017次。

  另外,江西旅游局、海南三亚市政府、山东平度市政府、厦门市湖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坚守岗位,24小时对涉旅舆情进行监测,有效处置假日旅游消费投诉、重大舆情和涉旅安全事件。

  此外,重庆市中心仿古商业街洪崖洞人气超高,为了控制游客流量,景区加强限流措施,网民对景区因周边交通拥堵采取只出不进限流措施的关注,从“太开心”、“舔屏”、“火了”等可以看出网友对于洪崖洞景区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