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评论:公车改革,基层干部有话说

来源:       编辑:admin
2019-08-30

半月谈评论:公车改革,基层干部有话说

近日,半月谈刊发《车少了下乡多了,车补还不够油费!关于车改,基层干部有话说!》,引发网友强烈共鸣。半月谈微信读者留言近千条,很多都是基层工作人员的切身感受。从基层工作人员言辞恳切的留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岗位的热爱与担当,也体会到了他们的困惑与期盼。半月谈通过梳理留言发现,出行不方便、补贴报销难、分配不公平等依旧是车改后的突出问题。

一、车补分配看级别不看需求

@云中白鹤:官职越大,车补越多,可他们下乡下基层越少。一些小官甚至一般公务员,车补少,根本不够油费,只好变作法子,明里暗里搞私车公养。还有一些事业性质的工作人员,根本就没有车补。这很不公平。

@熔岩石:一、既然不可以公车私用,车改后形成了普遍的私车公用干工作就是正常现象吗?说明车改还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改进,至少还要界定私车公养和公用的标准。二、车补最低到副科级就没了,事实上真正到现场一线处理问题开展工作的,不仅没有车补,反而连以前可以用的公车也没有了。车补难道不应该是谁用车补贴谁吗?怎么成了按级别补贴?这是我们实行车改的初衷吗?

@黄44 :县直部门下乡少,车补早早到位,乡镇下乡多,地方远,两年了车补还没发。

@卢卢:黑龙江很多县的公务员车补都没发,平时完完全全是自掏腰包私车公用,一个月两千多的工资,还要把工作做好,时间长了积极性都没了。

@lu:我来单位两年多了,一个月平均下乡扶贫三次,从来没见过公车,要是不拼同事的车去,我可能要腿着进村,回来填30块的下乡补助,还要经过三个领导审批,起码要半个月才能报销到账,要这点钱心累啊。

@笑看人生:车补都是按级别发放的,不可笑吗?用车多的车补少,用车少的车补多。级别是车补的标准。

二、 事业编与公务员车补分配不公平

@吴言:我作为一名乡镇社保工作人员,是一名行政事业编制人员,车补到现在没见个影子,自己的汽车跑了8万多公里,有7万多公里基本都是在跑村,属于私车公用,乡里就三台车是书记,乡长的专车,。同时在一个办公室的还有公务员编制人员,他们的工资每个月比我多出2000多,我干的活一点不比他们少,只有更多,每天干不完的活,陪不了家人,有苦没地说,都是一样的工作却让我们处在如此尴尬的位置上。真希望中央领导来看看我们,为我们解决我们的编制问题,车补问题。

@水滴石穿 :乡镇事业编人员有感:1,怕去县城开会,来回100多公里,同事开车邮费90,我起早就坐班车,报销就40差旅费;2,怕买车,事业编没车补不说,经常下乡有事就说,某某某,你也开到车来,一起去,我都快结婚了,硬是不敢买车。

@蒜油豆腐:还是那个事实,乡镇事业编的人干的活是公务员的几倍,下村,进城开会等等都是使用私车,公务员每月有最少750的车补,而事业编呢什么都没有,车补没有,工资差公务最少就是1000多。心里落差巨大,极大影响工作积极性,到处都是抱怨声,以后让公务员干活得了,拿多少工资,干多少活。不然迟早要出大问题,逼人反抗啊。

@小L叔叔:只有公务员有车补,我们这公务员都是领导,下面出去办事的都是事业人员要么就是合同人员,都没有车补。我能说很不公平吗,以前有公车无论公务员还是合同人员都出去办公事都可以开,现在车改没有了公车,只给公务员发车补,难道我们这些合同人员出去办事要借领导的私家车?还不是烧着自己的油,磨损着自己的车,没有一分钱的补助。

@邓邓邓邓邓:作为一名云南省行政单位的事业编制人员,我们一分钱的车补没领到,却做着和公务员一样的工作,每次加工资都比公务员少一大截,如今,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公务员比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将近高一倍,致使我们事业单位员工心理落差大,工作积极性不高。同时,作为一名家与工作地不在一个地方的人员,每个星期周末家与工作地两地跑,每个月油费过路费近两千,加上每个月在工作地的租房费,生活费,每个月到手工资3500,除去以上费用,一分钱不剩了,然而我们这类为了奉献国家把家都丢了的人得不到任何补贴,并且因为每周只能周末回家,连陪伴孩子都无法做到。想想这些觉得人生就是一个笑话了。

@小仙儿 : 公务员每月有车补,下乡出差仍然是公车平台叫车,由单位结账,不知道节约在哪里呀?车补的钱就是变相的福利吗?同一单位,相同工作性质,承担相同工作任务的事业编人员,却没有车补,公平何在?

@Ly33Kay :我们单位干活的都是这些事业编制的科员,领导不用出去跑业务还能拿600元车补,我们呢,办个业务近距离靠腿,远距离骑电车开私车,还提心吊胆怕自己的车被贴条,里外里的倒贴,“完美”!

三、 禁止了“公车私用”,却倒逼出“私车公用”

@麻雀被河水冲去 :以前是公车私用,现在是私车公用

@海蓝时见鲸:我们乡离县城89公里,路崎岖难行,坑槽颇多,单边一趟耗费时间最少都在2.1个小时,进城办个事都是用自己车,要是坐个班车,更是得3小时左右,办个事会急死,有时候上面要个资料要的很急,没办法我们只能用自己车,来回一趟就是100多,平时下乡花费就不说了。

@贾红蕾 :我们面临着一个很奇怪的问题:私车可以公用,为什么不能公养?

@曾俊雄:基层服务企业部门,一周跑园区两三次,单位没车,只能用自己的车,县城到园区来回60公里,补贴90块钱,看起来是可以的,但是去了园区不是坐着不动,还得跑企业,企业占地都是几十亩的,一个企业到另一个企业走路得半小时到一小时,所以只能开车,一天下来跑的路程肯定超过120公里,排量大点的车只能自己贴钱。而且车也不能光算油费,还有车损和保险费,家用的新车一年跑2万公里,自己的事也就1万多,其他基本都是单位的公事,轮胎折损,保养,路上遇险出险,哎,一言难尽,现在只希望调整到不用下乡的岗位,工资太低,省点是点

@未央 :自己的车也快成公车了,烧油不说,还没有补贴,出去一次赔一次,都害怕了

四、 基层单位公车短缺

@且听风吟 :车改不应一刀切,乡镇用车较多,下乡频繁,应该有所倾斜。

@小雨:我有一次到下面去搞调查的时候,1个单位就1辆公车,有的单位还要去兄弟单位借车。我们单位700多人,只有2辆公车,1辆别克1辆小金龙,很多老师出差都是自己先垫付,报销什么时候到账都要望穿秋水。车改要改,但是要合理地改,搞一刀切的改革就是水平底的表现。

@流年:作为一名基层事业编工作人员,近年来精准扶贫天天往村里扑,镇里只有3台公车,一台分给城管执法队,另外两台虽说是公用,但是各人有各人的责任区,等凑够一车人之后到村里事都给耽误了,下乡从来都是开私车、去县城报材料、开会等都是自己的私车。

@LYM :我们下乡基本都是用私车,整个政府几十号人,就三台公车,两台还是书记镇长专用,不用私车等公车,一个月也轮不上自己开,不用开展工作了

半月谈微评:“一刀切”的车改,不能一改了之

毫无疑问,当前各地进行的公车改革有效遏制了“车轮上的腐败”,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刀切”现象,造成了新的问题。比如,完全按级别发放车补,导致对真正需要用车的基层人员反而“补”不到位。特别是事业编车补的缺失,使得许多下基层的事业编人员产生心理落差。由此来看,车改同样未能跨越身份壁垒。

透过叫好与埋怨同在的车改,政府部门也应当注意到基层改革需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政策的制定应当再多听一听基层的声音,多问一问一线人员的需求。在监督不被弱化的情况下,怎样保证车改能改得公平,改得到位,车补能补到点上,补对人员,接下来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正如一位直接参与车改的工作人员所说,“车改是必然趋势,改的是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从这个方面讲是绝对成功的。但县以下的改革的确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完善。——改革一直在路上,相信会逐步解决(@老江)”!(半月谈网记者 杨建楠)

半月谈评论:公车改革,基层干部有话说

[责任编辑:杨凡、穆楠]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