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激发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
- 来源: 编辑:admin
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当人与人相连已成常态,未来通过人工智能,人与物、人与服务的连接,或将形成一个“万物互联”的崭新形态,为我们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处理好人工智能在法律、安全、就业、道德伦理和政府治理等方面提出的新课题。如何迎接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今天起,本版推出系列评论,与读者一起展望正在到来的“智慧社会”。
——编 者
“网红”机器人成为讲解员,智能家居令人耳目一新,自然语义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广泛应用……从电子产品、汽车、医疗产品到人工智能服务解决方案,从台前的展品到后台的服务,在前不久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人工智能成为一大亮点。有关人工智能的话题,也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人类科技发展大势,明确指出人工智能对推动我国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战略价值。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坚定了信心、提供了遵循。
目前,人工智能已在全世界范围引起重视,被认为是科技创新的下一个“超级风口”。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会议首次提出“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的概念时,互联网还没有诞生;今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算法、大数据、5G等词汇已为公众所熟知。回溯历史,如果说工业革命是机器替代了人类的体力,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生产力,那么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类的脑力,大幅提高人类社会的思考能力、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因此,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我们才能紧紧抓住这个战略制高点。
事实上,随着算法、数据、计算能力等关键要素的积累和突破,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拓展应用场景,日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人工智能早已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专有名词,它已经突破了从“不能用、不好用”到“可以用”的技术拐点,进入了爆发式增长的时期。现实中,无人驾驶汽车正在不断升级,智能机器人可以提供高效的社区服务,而依托深度学习算法,人工智能既可以快速诊断疾病,也能一分钟就完成一个安全分析师一年分析数据代码的工作量。相关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700亿元;而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机器人革命”将创造数万亿美元的市场。可以说,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应当认识到,人工智能并非独立存在的技术,而需要依托于产业,进而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制定了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科学谋划、扎实推进,以人工智能的“鼎新”带动传统产业“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现在,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未来,人工智能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打开更大的可能性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工智能技术是我们实现“弯道超车”甚至“换道超车”的重要机遇。正因此,尽管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潜力还有待挖掘,融资环境还有待优化,人才瓶颈还有待破解,我们仍然必须敢于闯进创新的“无人区”,变“跟跑”思维为“领跑”思维,潜心蓄力、久久为功。
有人说,谁把握住了人工智能,谁就把握住了未来。人工智能是我们这一代人不能错失的宝贵机遇。不断优化制度环境,夯基垒台、补齐短板,激发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相信我们一定能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让智慧之光照亮未来之路。
《 人民日报 》( 2018年12月03日 09 版)
(责编:白宇、黄策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