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美给在华外资公司贴卖国标签 敌不过全球化潮流

来源:       编辑:admin
2018-10-13

  在中美贸易摩擦冲突不断升级之际,美国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除挥舞关税大棒外,还公开动员美国在华投资企业撤离中国,甚至以贴“卖国”标签、威胁加税等方式要求美资跨国公司回流美国。

  从时代的发展看,尽管当今跨国公司急速扩张,全球布局比较彻底,但国家的概念依然存在,民族主义的影响力依然比国际主义更大。虽然美国的跨国公司全球化程度很高,但现时依然不能完全摆脱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而特朗普企图利用这种归属感,通过渲染爱国与不爱国的对立,让企业在经济利益与国家民族的问题上左右为难。这是特朗普的“卖国”标签看上去气势汹汹的缘由。

  然而,美国政府虽然有凭借其老大地位,以狭隘民族主义实现“美国优先”的企图,但这种逆全球化潮流而动的方式是行不通的,甚至会受到历史的无情惩罚。

  首先,从跨国投资的动机分析,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绝不是为了帮助东道国发展经济,而是为了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获取更大的投资回报。这种行为有多重动机:一是受资源禀赋条件的影响;二是由跨国公司的垄断竞争优势所决定;三是受跨国公司竞争对手的投资策略影响;四是取决于跨国公司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因素。此外,从外部条件分析,良好的投资环境亦是吸引跨国投资的重要因素。以上种种投资驱动因素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相互交织,共同发挥作用的。核心问题是资本总要逐利,短期政治考量终归敌不过长远经济利益。政府的动员和号召在资本的流动和投资方面作用有限。经济发展规律和投资行为岂是特朗普随便贴个标签就可以改变的。

  其次,当前全球价值链的概念正在普遍受到重视和应用。随着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我们会发现跨国公司已将越来越多的生产环节通过股权或非股权的投资方式分包给分布于世界各地适合生产和调拨的国家和地区,从而使生产分工深入到价值增值的各个链节点上。跨国公司全球化采购战略还使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形成了跨区域或跨国性的生产链条。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中,公司内贸易比重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日益增多,各国均普遍参与到特定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不同环节的生产或供应活动中。而新型工业化国家在参与全球产业链竞争发展中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从而使得产业内、公司内、产品内、生产要素内贸易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强化了全球价值链的大发展。与此同时,任何一项生产活动的调整和转移已不再是一个简单决策,更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这种调整。特朗普通过鼓励美国跨国公司回流对中国施压的想法在经济界看来无知又天真。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尽管跨国公司的投资是一种理性选择,且受到全球价值链合作格局的约束,但随着客观环境的潜在变化以及跨国公司竞争力的消减,个别公司的调整转移仍不可避免。当然随着我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更多的现代服务型公司和高科技产业公司也正在关注研究中国市场,并准备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特斯拉在上海的投资动作就是一个积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