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

来源:       编辑:admin
2019-09-01

原标题: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

  近日,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作出评价,认为中国在亚太地区小微企业贷款增长的速度居于首位,不良贷款率保持很低的水平。

  着力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今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稳健运行,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强实体:“晴天助力”“雨天撑伞”

  中国银行推出“中关村模式”,认可企业核心技术及专利权的资本属性,为科创型企业增信增贷;北京银行推出“智权贷”“软件贷”“节能贷”等产品,提供知识产权、软件著作权等质押融资……

  面对长期以来困扰小微企业的资金难题,我国金融业支持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积极拓展科创企业融资渠道,下大力气解决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数据显示,今年5月末,对民营企业的银行贷款余额达到4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8%;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10万亿元,增速明显高于其他各项贷款;大型银行积极发挥头雁作用,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达2.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3.7%。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选择为有困难的企业“雨天撑伞”,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金融服务支持。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制造业贷款达17.53万亿元,在贷款分类中居第一大贷款行业。今年上半年,我国基础设施行业贷款新增1.32万亿元,科技服务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贷款增速均保持在15%以上。

  “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我国基本建立了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体系,可以满足实体经济多元化、差异化、有针对性的金融需求。”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

  控风险:金融监管“不手软”

  今年1月,银保监会对车险市场违规使用车险条款费率和业务财务数据不真实的情况提出整治措施;2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车险举报信箱、线索要求等信息,鼓励市场主体举报车险违规行为;3月,四项车险相关标准公布,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车辆理赔质量;7月,银保监会发文加大车险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力度,严打扰乱市场秩序的企业……

  车险市场的监管风暴背后,是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坚持对市场乱象的“零容忍”、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真实写照。

  风险与金融业的发展如影随形,必须坚持“监管姓监”,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据统计,两年多来,金融监管共罚没资金60多亿元,超过前10年处罚总和;处罚违规人员8000多人次,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与此同时,高风险机构风险逐步化解,非法集资大要案正在有序处置,网贷机构数量比2018年年初下降了57%。

  坚定不移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切实防止资金“脱实向虚”。两年多来,我国大力压降层层嵌套、结构复杂、自我循环高风险金融资产13.74万亿元。大力铲除信用风险产生的土壤,两年来累计处置不良贷款超过4万亿元。

  “当前抵御风险的‘弹药’是充足的,金融风险已从发散状态逐步转向收敛,总体可控。”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表示。

  促发展:改革开放的脚步不停歇

  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参与设立、投资入股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允许境外资产管理机构与中资银行或保险公司的子公司合资设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财公司……近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推出了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向世界昭示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歇,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按照“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迟”的原则,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蹄疾步稳。“进一步扩大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和金融自身发展的需要,这将有利于丰富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提高金融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也有利于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扩大产品与服务创新,增加金融有效供给,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金融服务需求。”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指出。

  我国银行业保险业已形成了国有、民营和外资等多元股权结构。其中,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资产占比为1.64%和6.36%。我国金融业未来开放的空间还很大,目前外资占中国A股市值的比重只有2%,占中国债券市场的比重只有2.9%,外资保险公司占比为5.8%,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金融业开放是大势所趋,不会停顿,更不会倒退。未来,将有更多拥有良好市场声誉和信用记录,在风险管控、财富管理等方面具有特色和专长的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创新金融产品、激发市场活力,共同推动中国金融业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