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经济新动能
- 来源: 编辑:admin
11月13日,本报推出“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加快推动‘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首篇报道《新动能:谁是未来三水新经济主角》刊发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随着三水将传统动能发挥到极致,新的发展动能正在酝酿。过去,三水通过引入百威、红牛等一批国内外500强项目,加速了产业集聚。如今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新命题下,寻找未来三水的新经济主角,不仅意味着培育骨干企业要从50亿元向百亿元体量跨越,更要围绕产业智造转型,在“种子企业”中挖掘新生力量。
对标先进,跳出三水看三水,本期观察者栏目共同聚焦“三水经济新动能”,探讨你心中未来三水的新经济主角。
■楚天时评
张楚天
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新思想、新方略为标志;一座城市的前行,必须有新思想、新方略指引。
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广东佛山,这座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40年来的变化,印证了开放绝不是“喊口号”,而是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佛山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也是目前国家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面对正在重塑的全球制造业格局,佛山正朝着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的战略目标前进,逐渐成为各界观察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立志为“中国制造2025”率先破题。
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三水正奋力书写着改革开放的“三水篇章”。
为了加快挺进大湾区的步伐,作为佛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水频频发力。中共三水区委十三届六次全会首次对外释放信号,将借助一环西拓对接和串联作用,沿着一环西拓将佛高区三水园、南三产业合作区、三水新城、北江新区、水都基地、白坭工业园等重要产业载体串珠成链,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三水高质量发展新经济走廊。
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战略,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施招商引资、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项目投资“三大千亿行动计划”,逐步形成了装备制造业、食品饮料、汽车零部件等六大主导产业集群。同时,三水正加快推动佛山一环西拓、广佛肇高速、佛清从高速等工程建设优化交通路网;通过增量提质、存量优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实施产业载体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优化产业载体空间;通过打造三水新城、北江新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通过出台落实扶持实体经济发展“二十条”政策、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各种优势叠加产生的综合优势,将成为三水抢抓区域创新发展新机遇的更大底气。今日的三水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发展空间,已有充足的动能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资源,招手全球经济。
在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的同时,如何让现有的传统优势产业强筋壮骨、增加竞争力?“城市三水”发展背后的要素基因和逻辑是什么?谁将是未来三水的新经济主角?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需要进行突围和选择。
笔者认为,今天的“城市三水”必须放眼全国,抬高标杆,以新视野、新思路创新发展路径和发展举措。在更高的层次、更深的程度、更广的领域上因势利导、蓄力创新、闯关夺隘、突破困局。
一是构建预期,找准方向,落实到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思想上的“破冰”才会有行动上的“突围”,抓政策集成这个引领点,着力加强对创新创业的精准施策。“城市三水”要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东融粤港澳大湾区,西连中国大西南,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新突破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积极构建更加开放的发展格局。
经济发展是“城市三水”发展的基础,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创新则是引领“城市三水”发展的第一动力。要释放出市场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创新要素的集聚,包括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服务创新等全方位、全领域、全覆盖的全面创新。通过创新精神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积极找项目、挖资源、拓市场、引人才、搭平台,真抓实干,以创新思维破解现实发展难题,从政策功能及定位、政府资金投入、人才资本开放、科技金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军民融合等方面给出答案。
二是紧扣“新时代‘城市三水’三步走”这一战略目标,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业千亿级产业集群。目前,三水已经集结的先进装备制造企业中不乏如恒力泰、盛路通讯、粤海信、金银河、兴发铝业、北汽福田、佳明重工、普拉迪等行业隐形冠军或技术领头羊,具备完善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为后劲的制造业体系。聚焦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打造先进装备产业、电子通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三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作为“优势潜力产业集群”纳入全区产业战略版图中,促进新兴产业与现有传统产业融合。
通过“集群引爆”带来的裂变效应,提升经济密度,高端切入,高位布局,精耕细作,嵌入“城市三水”开放式产业生态圈错位补链强链,构建以质量品牌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加速名品扩张,在大湾区城市群中率先突破。引领“城市三水”由“开放末梢”加速向“开放前沿”迈进,努力在新的开放格局中配置发展资源。
三是摸清家底,发挥“城市三水”比较优势,方能精准发力。发挥比较优势同样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要途径之一,“城市三水”发展优势来自于良好的区位条件、生态条件、宜居条件、文化繁荣、城市文明、政务环境、现代化农业、雄厚的装备制造行业实力以及综合经济实力。当然,比较优势并非绝对优势,城市之间的发展正日趋区域化和“扁平化”,城市之间的垂直型和水平型分工并行,与大湾区及周边地区之间不同程度存在产业趋同和生产价值链地域分工现象。
“城市三水”应更积极地发挥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进而形成一个创新高地,对中心城市的支撑和辅助功能。面对巨量的科技创新资源,科研成果产业化需求强烈,“城市三水”完全可以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吸引科技成果进入,推动产业化,为产业化应用提供金融等全方位孵化支持。要与广深港形成科技创新的上下游对接、产业链对接,逐渐形成创新产业集群,并逐步发展自身根植性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三水智造”由跟随式创新到集成创新的跃升。
同时,对标主导产业、重点项目,紧盯用人主体的现实需要,为高技能人才发出的诚意“邀请函”,分类编制产业人才发展规划、绘制产业人才地图、建立产业人才数据库,精准引才,做实平台,优化服务。与同类地区的房价、出行、环境相比,三水的洼地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通过提升城市品质,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城市三水”有望吸引更多创新人才、创新团队来到三水、扎根三水,为“城市三水”发展创新积蓄新智能。只有这样,才会在粤港澳城市竞争与融合中占得先机。
创新、改革、开放和人才建设之间互补共生、缺一不可,它将构成“城市三水”发展转型完整、协同的城市动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