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韧性十足 关键领域改革加力——国际机构鼓劲中国经济好势头
- 来源: 编辑:admin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们熟知的这一诗句,讲的是要正确认识事物的面目,必须具备更宏阔的视野。审视当前中国经济,也是如此。
多家国际机构近期发布报告和声明,“韧性”“改革”“风险”“稳定”“信心”成为描绘中国经济的关键词。
活力与潜力持续迸发
“中国经济仍旧保持强韧发展态势。”世界银行日前发布《中国经济简报》,开篇便是这句话。
报告指出,消费继续对中国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今年以来单月首次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长8.5%。1至5月,全国网上零售额达32691亿元,大幅增长30.7%。
呈现高速增长的,不只是零售额,还有消费升级商品的品类。在中国宣布一系列消费品进口降关税的背景下,消费活力和潜力迎来进一步迸发。
“我们欢迎中国更果断地将政策重点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副总裁大卫⋅利普顿5月底在结束IMF第四条款磋商后的声明中说,特别是从过度投资转向消费,这将使经济增长持续下去,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更加清洁,风险显著减少。
世行报告特别提到,软件和IT服务业在中国GDP中的占比虽然不算高,但增长迅速,对GDP的贡献“显著上升”。
行业用电量印证了这一趋势。前5个月,第三产业用电增长两位数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同比增长66.05%;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用电同比增长63.26%,其中,互联网数据服务业用电同比增长207.06%。
“新兴服务业不论是产业还是产品,都拉动用电量快速增长,反映经济加快转型的良好势头。”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说。
改革与开放持续发力
端午前夕,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综合服务大厅里熙熙攘攘。大厅入口处,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微信核名”“呼号办理”“审批”“取证”,屏幕上这4个栏目项下的数据不断跳动。
“是不是过了这么些号但没听到叫号的声音有点纳闷?”或许是看出记者的疑惑,服务大厅负责人赵英虎说,“我们这个叫‘无声叫号’,就是用微信或者短信点对点提醒大家。”
改革关键看落实,落实关键看细节。
服务大厅工作人员王照男告诉记者,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既向其他先行自贸试验区学习经验,也大胆探索创新,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让“网上办事大厅”越办越大,企业越来越省心。
辽宁自贸试验区是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一个注脚。今年以来,一系列重磅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措施相继落地,为中国经济航船行稳致远增添新鲜驱动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如进一步下放外资审批权限,提高外商投资企业资金运用便利度,提升外国人才来华工作和出入境便利度等。
——新税务机构统一挂牌。全国各省份以及计划单列市的国税局和地税局6月15日正式合并,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迈出阶段性关键一步。
——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提升投资自由化水平。如稳步扩大金融业开放,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持续推进服务业开放,深化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开放等。
“中国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取得了进展。”利普顿说,“金融部门降风险的工作加快实施,在广泛领域采取了果断措施;信贷增速放缓;削减过剩产能继续取得进展;控制污染工作力度加大;开放进程不断推进。”
趁着天晴修屋顶
作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发展趋向牵动着世界神经。
从外部看,反全球化思潮和保护主义情绪升温,加剧了世界经济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从内部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背景下,如何应对化解风险挑战?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国际机构一致认为,中国应该“趁着天晴修屋顶”,经济再平衡很可能意味着总体增长有所减缓,但不应抗拒这种情况,而应该坚决贯彻已阐明的政策意向,将重点放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切实改善民生。
仲夏之夜,星光点点。茶余饭后,生活在中部小城崇仁县的人们喜欢沿河散步纳凉,这在以往恐怕难以想象。从河内违法采砂、河边垃圾成灾,到两岸青草芬芳、小径洁净明亮,崇仁河的变化,是江西省抚州市“一河两岸”提升改造工程的缩影。“打好三大攻坚战,实现高质量发展,说到底是为了提升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抚州市委相关负责人说。
利普顿表示,鉴于中国过去几十年的成功改革以及中国政府的坚定承诺和决心,IMF相信中国能够实现经济的再平衡调整,转向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世行报告则指出,尽管短期看中国的投资增速略有放缓,但“从国际和历史比较来看,中国投资增长仍属强劲”,中国应该着力改善投资配置、提高投资效率。世行发展预测局局长阿伊汗⋅高斯说:“只要中国继续深化改革,我们认为中国完全有充足的‘弹药’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责编: 李元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