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可持续性的能值分析

来源:       编辑:admin
2018-06-03

全文: (3075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黄河三角洲地区位于沿海开放地带,经济地位特殊而重要。而三角洲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带,在资源开发中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黄河三角洲永恒的主题。基于能值理论与方法,通过一系列能值指标的建立,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环境经济系统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该地区能值用量较大, 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资源消耗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此基础上,通过可持续性能值指标的动态分析为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服务  

黄河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可持续性的能值分析

   

黄河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可持续性的能值分析

  E-mail Alert  

黄河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可持续性的能值分析

  RSS  
收稿日期: 2005-05-01      出版日期: 2010-08-07  
PACS:    X144      
    F062.1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40271001).

 
作者简介: 段晓峰(1981-),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  
引用本文:     
段晓峰,许学工. 黄河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可持续性的能值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25(1): 45-55.
DUAN Xiaofeng,XU Xuegong. Emergy Analysi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Environment-Economy System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06, 25(1): 45-55.
 



链接本文:    
     或       


[1] 张 雷, 沈叙建, 杨荫凯等. 中国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协调问题.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23(6):10~19.

[2] 严茂超著.生态经济学新论——理论、方法与应用. 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1.

[3] 蓝盛芳,钦 佩,陆宏芳著. 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 2002.

[4] H T Odum,E C Odum著.严茂超,毛志峰译.繁荣地走向衰退——人类在能源危机笼罩下的行为选择.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5] 许学工. 黄河三角洲地域结构、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

[6] 中国海湾志编纂委员会. 中国海湾志(第三分册). 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

[7] 张洪卫,马立娟,张立清. 东营市风能资源探讨. 陕西气象, 2000, (6):8~11.

[8] 何庆成等. 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综合管理——从地学角度展望21世纪. 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

[9] 李荣升,赵善伦. 山东海洋资源与环境.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10] 张耀辉,蓝盛芳,陈飞鹏. 海南省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能值分析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8,(19):24~31.

[11] 李加林,许继琴,张正龙. 基于能值分析的江苏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态势及持续发展对策. 经济地理,2003,23(5):615~620.

[12] 隋春花,蓝盛芳. 广州城市生态系统能值分析研究. 重庆环境科学,2001,23(5):4~6.

[13] UIgiati S, Browm M T. Monitoring Patterns of Sustainability in Natural and Man-made Ecosystems. Ecological Modelling,1998,108:23~36.

 

[1]   曹阳,甄峰. 基于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城市空间发展模型总体架构[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4): 430-437.  
[2]   樊杰, 蒋子龙. 面向“未来地球”计划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解决方案研究——对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导向的讨论[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1): 1-9.  
[3]   黄洵, 黄民生. 基于能值分析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泉州市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1): 38-47.  
[4]   郭永锐, 张捷. 社区恢复力研究进展及其地理学研究议题[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1): 100-109.  
[5]   吴绍洪, 赵艳, 汤秋鸿, 郑景云, 高江波, 梁涛, 葛全胜. 面向“未来地球”计划的陆地表层格局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1): 10-17.  
[6]   秦大河. 气候变化科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7): 874-883.  
[7]   傅伯杰, 刘宇. 国际生态系统观测研究计划及启示[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7): 893-902.  
[8]   郑德凤, 臧正, 张雨, 孙才志. 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区域PRED系统综合评价——以大连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3): 364-374.  
[9]   熊建新, 陈端吕, 彭保发, 董明辉, 王亚力. 2001-2010年洞庭湖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响应[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3): 356-363.  
[10]   唐承财, 钟林生, 成升魁. 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6): 984-992.  
[11]   王岩, 方创琳, 张蔷. 城市脆弱性研究评述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5): 755-768.  
[12]   宋涛, 蔡建明, 倪攀, 杜姗姗, 丁悦. 城市新陈代谢研究综述及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11): 1650-1661.  
[13]   张飞,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丁建丽, 买买提·沙吾提, 韩桂红, 桂东伟, 孙倩. 塔里木河中游典型绿洲盐渍化土壤的反射光谱特征[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7): 921-932.  
[14]   黄翀, 刘高焕, 傅新, 李亚飞, 刘庆生, 王新功. 黄河三角洲刁口河流路湿地恢复遥感监测与评价[J].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5): 570-576.  
[15]   李鹤, 张平宇. 全球变化背景下脆弱性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7): 920-92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