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体现时代发展下的教育高度
- 来源: 编辑:admin
今天,975万莘莘学子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大日子”。而历年高考试题中,语文往往备受关注,语文试卷里,作文又一直是让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各地媒体也纷纷报道。《人民日报》则干脆搞起了投票:“今天,2018年全国高考拉开帷幕,上午进行了语文科目的考试,全国有8套作文题,你觉得哪套作文题最有新意?哪套题最难写?快来投票吧。”
有人对今年的高考作文做了一个总结,那就是,跟往年在材料选择和命题取向上出现颇多的“人生哲学”、“心灵鸡汤”相比,社会、时政性的事件、政策实施等作为作文命题的倾向开始显露,如北京卷的《“新时代青年”“绿水青山图”》、浙江卷的《浙江精神与浙江人》,以及全国Ⅲ卷的有关深圳、浙江、雄安新区的写作材料,这些都与时政紧密相关。
当相对抽象的命题变得与现实更靠近时,可能会让人不太适应,也因此有人反映这些高考作文像公务员考试的申论,难度不小。虽说与以往比起来,这些作文题需要考生在时政方面的信息储备、认知及分析能力上有所提高,但仔细分析,还是没有“超纲”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并不矛盾,从哲理思考回归到现实探讨,是对已经迈入成年队列的高考学子在务实思维方面的预先训练,也是考验其对社会的观察能力。况且,从目前的教育实际来看,现在的孩子在信息获取、接收上已远非以前的学子可比,网络技术的发达与普及,让他们在对时局的观察和分析上具有了一定的敏锐力,结合各种知识信息,也能得出不可小觑的观点,而紧贴现实的命题,则刚好给了他们试水的机会。
其实高考作文命题这么多年来也是“万变不离其宗”,始终围绕着“时代热点”“哲理思辨”“文化思考”这几个基本点来展开。这几个基本点无疑反映了我国这么多年来的教育走向,在考察学生们学习成果的同时,也是对国内教育成果的定期测验。比如刚刚恢复高考的时期,高考作文还残存着“政治”的色彩;到了八十年代,作文命题便开始精彩纷呈,体现出中国教育挣脱桎梏之后的舒展与奋发之态;时至如今,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理性启蒙、哲思训练更为重视,对学生的横向知识要求也更为提高,敦促学生不再只局限于课本知识,除青春奋斗外,家国情怀、天下观,也都愈发成为教育和考试指向。
这届考生是第一批走向考场的00后,这些当年的世纪宝宝,已经长大成人。而这十八年来,中国的时代发展也是与日俱进,如今,在伟大民族复兴的时代语境下,这批刚刚成人的学子无疑担负着未来重任,这种时代责任的赋予,也浸润到了教育命题中。无论是平时的课堂教育还是高考,我们不再拘泥于一成不变的知识灌输,而是将与社会、与世界相关的现实问题融汇到书本中来,启发学生们进一步打量和观察这个时代的种种。
时代的发展很大程度由教育的高度来决定,而教育的高度在高考中又能窥班知豹。高考作文虽说对于考生来说只是测验性质的命题,但对整个社会而言,引发的思考却是既广且深的,每年的高考作文都会引起最广泛的舆论探讨,这恰恰是我们对教育的关切。在前行路上,高考只是一个人生节点,但在人生的行进过程中,个体的责任与教育的高度,仍然需要不断自我加压,为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给出更多、更亮眼的答卷。■本报评论员 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