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旧时光与教育新时代

来源:       编辑:admin
2018-06-12

高考旧时光与教育新时代


◪ 1977年10月,全国570余万名不同年龄、出身的求学者走进高考考场。这一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序曲,影响和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
◪  40余年间,高考在与时代的共振中不断变革。它的变化,不仅代表了我国教育的发展进程,也折射出了中国经济社会的气象万千
◪ 今年又到高考时,一组精选照片,重温这40余年的中国高考记忆...

高考旧时光与教育新时代


▲ 1977年,在北京参加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青年正在认真答卷。

高考旧时光与教育新时代


▲ 1978年春,北京大学迎来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批新生。

高考旧时光与教育新时代


▲ 1984年,上海高校的研究生在联谊活动上的“英语角”用英语热烈交谈。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高考旧时光与教育新时代


▲ 湖北省麻城市铁门区农村青年王端良高考落榜后,一边务农、一边抽空自学。1985年他获得自学考试大专文凭。被该市胡锡古中学聘为英语教师。这是在一次考试后他为学生解题。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

高考旧时光与教育新时代


▲ 1992年3月8日,北京4万多名考生前往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参加成人高考咨询活动。一位女青年想报考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丈夫特意带着孩子陪她前来咨询。

高考旧时光与教育新时代


▲ 1998年7月24日中午12时,北京电报局160信息台与北京高校招生办公室联合开通了24小时高考成绩查询热线,考生只需拨通1605789,再输入准考证号码,既能获取高校招生考试各科成绩。这不仅方便了广大考生及家长,也有利于招生工作中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实施。

高考旧时光与教育新时代


▲ 2002年7月8日下午,北京举行高考英语听力测试。试题通过北京广播电台新闻台中波828千赫和调频100.6兆赫两个频率播放。听力测试成绩将首次计入高考英语总成绩。这是2003年将参加高考的王俊由父亲陪同在考场外提前感受听力考试气氛。

高考旧时光与教育新时代


▲ 2003年6月7日,在北京第十五中学参加高考的考生等待进入考场。从这一年开始,高考时间从7月提前至6月。 这一年,教育部批准首批22所高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作为一种新的选才方式,自主招生的试点范围不断扩大;类型逐渐增多,有“自主组织测试”、“校长实名推荐制”、“自主招生联考”等形式。

高考旧时光与教育新时代


▲ 2011年3月14日,在课间,父亲王宝峰(右)与儿子王旭东(左)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家住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王宝峰与儿子王旭东刚刚参加完近一个月的美术专业课考试后,重返滨城区职教中心艺术复读班,进行文化课程的冲刺学习。2001年4月3日,教育部公布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又一项新举措,即2001年高考中报考普通高校考生的年龄、婚否不限。

高考旧时光与教育新时代


▲ 2017年6月5日,在六安市毛坦厂中学外,考生家长和当地居民为考生送行。

高考旧时光与教育新时代


这些图片浓缩了中国高考40年的辉煌历史,记录了中国教育历史的“大多数”,承载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光荣梦想。历史一页页掀去,但未来一定会来。送走旧时光,我们迎来新时代。

高考旧时光与教育新时代


未来教育面临不容忽视的挑战
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与技能司司长,深入研究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改革实践20余年,被誉为“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之父”。
施莱克尔说,在过去的教育中,课程处于教学设计金字塔的塔尖,由政府设计完成,之后转化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环境,再由一个个教师负责讲授。
当前,在信息化、人工智能、社交媒体等的冲击下,学校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但我们仍然延续的是工业化时代学校模式,主张标准化和服从。“
过去,是教师教学生;
未来,教师和学生是合作关系,他们是知识的共同创造者。
过去,不同学生被用同样的方式教学;
未来,学校体系必须进行个性化教育。
过去,学校是科技孤岛;
未来,学校要充分利用科技优势,将学习者与知识源链接起来。
……”
未来教育面临很大挑战,全球教育工作者、教育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必须形成合力以探索更好答案。
给未来教育画张“像”
提高教育水平就要选拔学生进行拔尖培养?
必须吸引顶尖人才从教?
班级规模小就好?
……
国际测试结果表明,这些都是未来教育必须破除的认识误区。

高考旧时光与教育新时代


美国教育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马克·塔克带领的团队揭露了所有优质教育体系惊人的相似之处包括:

高考旧时光与教育新时代

高考旧时光与教育新时代


既高度重视优质教育,还必须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在一些国家,学生在很小时就按成绩或能力进行分类拔尖教学,导致只有部分孩子最后达到世界一流标准,但如此的择优培养模式,只会导致更深层次的社会不公。相反,像爱沙尼亚、加拿大、芬兰和日本,家长和教师都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取得好成绩,效果显著。

高考旧时光与教育新时代


施莱克尔说,未来的学校教育,需要更关注包括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判断能力等在内的思考方式培养,包括认知和使用新科技潜能的能力等在内的工作方式培养。精英学校都极其重视开发学生的毅力、同理心、换位思考、专注力、道德品质、勇气和领导力等这些性格品质。这些品质的培养,需要与传统不同的教学方式,也需要完全不同类型的教师。
2015年9月25日,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了一份由193个会员国共同达成的成果文件,即《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其中指出的教育目标突出了两个关键词——公平和优质。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而未来学校有没有一定模式可循?有什么特征?对此,著名教育家、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表示,关于未来学校的空间边界,中国研究未来学校应该强调中国自身的特性,要对两个一百年期间,特别是对目前至2035年的中国学校开展研究。对此,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发布过(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旨在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确定的核心任务,聚焦基础教育和0-18岁儿童的发展。《计划》认为,具备以下六大特征可以称为未来学校:

高考旧时光与教育新时代


☞ 一是绿色、智能和泛在互联的基础设施;
☞ 二是集成、智慧、因变的新学习场景;
☞ 三是灵巧学习及创新的赋能场;
☞ 四是开放融合的学习生态;
☞ 五是创新的知识和信息网络拓扑结构;
☞ 六是人工智能融合的教师-课程智慧系统。>(图片来源:《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