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教育界一流专家学者齐聚川师 探讨大学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使命和担当

来源:       编辑:admin
2019-04-30

国内教育界一流专家学者齐聚川师 探讨大学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使命和担当

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29日讯  4月27-28日,“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需要的大学治理使命”高等教育高峰论坛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本次高等教育高峰论坛以“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需要的大学治理使命”为主题,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浙江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探索与争鸣》编辑部联合举办。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国内教育界一流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大学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使命和担当等时代命题。

本期论坛期间,共有16位专家作了精彩的主旨演讲,带来了一场学术交流的饕餮盛宴和思想碰撞的精神大餐!他们的主旨报告聚焦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中大学的使命与担当,大学治理制度构建——历史和比较的视角,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大学内部治理的深化和创新,构建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治理新图景等内容。

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在开幕式的发言中谈到,近两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协会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创立中巴经济走廊大学联盟交流机制,努力探讨大学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购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体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效。“两年多来的积极探讨表明,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中,大学可以有所作为,也可以大有作为。我国的大学要有这种使命与担当。”杜玉波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之间的互信合作离不开教育这座基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之间的交流互鉴离不开教育这座桥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之间的互利共赢离不开教育。他提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应该担当起重要使命。大学通过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和专业素质的时代新人,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大学通过提供科学研究和创新技术支撑,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强大的驱动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与财富驱动等相比,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才能最有效地推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大学通过推进人类文明的传承创新,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筑牢思想根基。大学通过服务经济社会需求,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添新动力。大学通过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营造良好氛围。

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则谈到,大学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史,大学的知识属性和教育属性决定了大学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千年来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表明,国家的强盛依赖于其大学的强盛,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大学责无旁贷,要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奋斗者、创新者和思想者!汪明义表示,我们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之道,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来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职责。

大学书记、校长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大学校长职业化的意义在于提升大学管理水平、全身心投入的导向引领、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和弱化利益冲突机制,大学校长职业化是大学制度建设题中应有之义。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原副部长级专职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管培俊认为,大学校长职业化的保障机制应从上升空间、选聘机制、评价激励、任期改革、培训机制、待遇机制等出发,促进校长职业化发展。他指出校长要志向高远,学校才会远离急功近利,才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不负大学的使命担当。

在会议闭幕式上,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丁任重表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举办高等教育高峰论坛,共襄发展大计,非常有意义。本次论坛可谓是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是思想的交流碰撞与共融共通。来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高等学府、科研院所的16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开展了富有建设性的研讨对话,取得了多方面的丰硕成果。这些论题的讨论,显示出了高等教育行业领域对自身使命和责任的有为担当,也显示出了各位专家学者们与时俱进的大气魄、守正出新的大视野。这些论题的讨论,更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内涵结构,明晰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和改革路径,通过学习互鉴,助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