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站上国际魔术大赛领奖台的年青人
- 来源: 编辑:admin
中新网重庆7月13日电题:站上国际魔术大赛领奖台的年青人
中新网记者钟旖 过去的一个星期,对22岁的焦露蓉和23岁的周园园而言,是“难忘”又“惊喜”。作为一支搭档不到一年的组合,她们用杂技加魔术的中国风表演,三度登上国际魔术大赛领奖台。 北京时间8日上午8时,美国密歇根州大急流城当地时间7日晚20时,由重庆杂技艺术团编排的原创魔术节目《伞丛扇影》在2018年IBM国际魔术大赛上一举夺得金牌、金奖和最受观众欢迎奖3个奖项,结束了该项赛事此前从未有团队包揽三奖的历史。 杂技团恢复魔术门类“涅槃重生” 重庆杂技艺术团成立于1951年。“上世纪50、60年代,我们团的舞台魔术、近景魔术、戏法在全国都是有名的。可惜因为人才青黄不接,一度没落了。”重庆杂技艺术团团长陈涛说,为了重新弘扬传统文化、完善艺术门类、迎合市场需求,2011年该团决定恢复魔术种类。 魔术创作最需要的是设计和创意。重庆杂技艺术团在杂技圈内享有盛誉,但在魔术界却是一个“新生”,如何兼顾高质量发展又独树一帜一时成为难题。陈涛说,为推动魔术重生,已经退休10余年的原团员周昌容被返聘,负责培养青年魔术演员,团队还请来中国魔术界“泰斗”刘树正担纲节目设计工作。 2013年,全国首创“杂技+魔术”跨行结合节目《伞丛扇影》孕育而生,这一节目既有魔术的可观赏性,也把杂技团演员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经巡演后在国内得到一致好评。“魔术队成立初只有5人,现在有20多人。”陈涛说,下一步该团将持续细分和丰富魔术门类,让更多人了解魔术艺术。 持续创新大胆启用青年演员 《伞丛扇影》自推出后仍在不断创新。陈涛说,2017年5月,杂技团决定启用年青人,选定由焦露蓉和周园园领衔出演。“她们是杂技演员,身体的平衡力、控制力、柔韧度都是过硬的。虽然没有魔术功底,但只要敢想就没有做不到。” “因为喜欢舞台”,出生于1995年的焦露蓉5岁就进入杂技团,学习空竹、转碟、钻桶、柔术、蹬人等,至今她已参与过上千场演出。10岁才进杂技团的周园园“起步较晚”。因没有杂技基本功基础,她主要负责表演手技节目,经过13年成长,同时耍动5个捷克棒、顶技、蹬鼓等也是信手拈来。 对杂技演员而言,忽然进入魔术领域是困难的。杂技演员出现失误会赢得更热烈的喝彩,但魔术不允许出现失误。《伞丛扇影》里,两位青年女演员要身着中式旗袍,在短短7分多钟时间里,变出近百把油纸伞和桃花扇。为了磨合默契,焦露蓉和周园园自开始学习起,平均每天练习达到10小时以上,一天汗水要打湿衣服好几次。 从未言弃的舞台“双生”姑娘 “魔术的基本功很难也很磨时间,看似很简单的东西,最开始就是做不好。”起步虽然很难,焦露蓉和周园园却“从来没想过要放弃”。为备战大赛,她们犹如“双生儿”般形影不离,“除夕那夜吃完年夜饭后,又回到团里排练。” 在临出发美国比赛前,周园园发生了一次意外。一把剪刀不慎落下,将她的小腿刺伤。医生说只要少走路,10天就能愈合,但当时已进入比赛倒计时阶段,周园园只能忍着痛坚持排练。为保证伤口不被汗水感染,她每天更加勤快地换药,终于在出发前拆线。 “我们没想过自己会拿奖。在决赛舞台上,团长怕我们紧张,还骗我们说只是汇报演出。”焦露蓉说,颁奖当天“观众起立鼓掌,被三次念到名字上台领奖”的模样,自己想起仍觉得难忘。未来两人都希望继续深耕魔术基本功,演好每一场演出。 采访最后,记者得知,两位姑娘都是12月17日的生日。“我认为,这才是我们最有缘分的象征。”周园园笑着说。
(责任编辑:万珍妮)
相关报道
>>返回频道首页
返回本网站首页
东北新闻网
微信订阅号 东北新闻网
手机版 东北新闻网
法人微博 新闻客户端
Android版 新闻客户端
iPhone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