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际货币论坛”:人民币国际化有较大发展潜力

来源:       编辑:admin
2018-07-20

  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进出口总额占到全球进出口总量的11%,但2017年人民币跨境支付量只占国际支付的0.98%。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庄恩岳在近日举办的“2018国际货币论坛”上表示,这说明人民币国际化仍然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他还表示,“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是相辅相成的,随着未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不断增长,项目融资需求不断增加,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将不断扩大,企业将更有动力使用人民币完成跨境贸易以及投融资活动,这将有利于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

  “基础设施、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是人民币国际化主要的推动力。由于全球产业出现了梯度转移的趋势,有利于我们顺着产业转移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行长郭建伟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三方面的错配,即货币错配、期限错配和结构错配。人民币可以在周边国家充当隐形“货币锚”,起到“稳定器”的功能作用。

  从区域上讲,郭建伟认为,中亚地区国家对我国进出口的依赖程度比较高,但在中亚国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也不是一个顺畅的道路,除了完善汇率机制外,更需要培育市场需求。

  中非产能合作基金董事长韩红梅谈到以中非产能合作为契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构想。她表示,非洲和中国的发展道路有许多相似之处。中非产能合作,一方面为非洲提供承接中国产能转移的机会窗口,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非洲市场有诸多优势,包括巨大的人口红利、高速发展的经济、迅速增长的中产阶级规模等,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利于中国实现产能升级。

  韩红梅表示,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在不增加非洲债务负担的情况下,通过投资在非洲运营的民营企业,有效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非洲信息行业、电力能源行业和日用品行业等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非洲对中国产品存在切实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非洲可以作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良好试验田。未来应持续提高人民币影响力,拓展和非洲国家的人民币直接交易,加大人民币境外清算力度和保障力度,防范风险,审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服务业的开放仍面临较大阻力,可适度加快;资本账户的开放虽然相对容易过渡,但要谨慎、适度开放资本账户。”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丁志杰强调,金融开放要把金融业的开放和资本账户的开放做适度的区分。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应通过金融的手段输出人民币,通过贸易的手段回流,这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谈到,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的伤害近期主要表现在金融领域,对企业实体的影响相比之下反而较小。这意味着金融市场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将经历长期、持续的过程。首先,中美贸易之间存在不对称性;其次,我国对外贸易有相当一部分为加工贸易,特点是出口以大量进口为前提,导致很难以人民币贬值来回应美国贸易政策。

  “事实上,美国长期保持对外贸易逆差,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贸易逆差主要对手由日本转移到中国。美国特朗普政府在此时高举‘贸易保护大旗’,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增长缓慢有关,而美国与多个国家产生贸易摩擦,将拖累全球经济复苏。”鄂志寰认为,如果真正对2500亿美元规模商品互相加征关税,可能促进美国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中国企业也会加大海外布局。此外,美国缩小贸易逆差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未来应加快金融市场深度和广度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