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 来源: 编辑:admin
近年来,浙江致力打造公平公正、透明高效、互利共赢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将其作为“法治浙江”建设的重要内容来建设,确保市场主体依靠规则公正和法律保护健康发展。
良好的法治环境使浙江成为创业创新的沃土。今年前三季度,浙江省新设企业28.4万家,同比增长25.4%,平均每天新设企业1040家、个体工商户2040户。
建设法治政府
规范“有形之手”
“人工、租金等各项成本不断攀升,为何还要坚持在杭州经商?”在杭州市拱墅区做进出口生意的潘祥东这样回答:“按国家规定应该返回来的出口退税,每季度核算结束后一定准时打到公司账上,从来不用我操心,更不用请客吃饭托关系找人。在杭州做生意,舒心、省心!”
规范“有形之手”,浙江围绕“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的要求,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大刀阔斧简政放权,大力改革商事制度,推出界定政府权力边界的“四张清单”,让政府的事权更加规范化、法律化。
行政审批权力下放后,如何确保执法不跑偏?浙江建立“部门联合、随机抽查、按标监管”的“一次到位”机制,完善政府事中事后监管。
今年6月,衢州市和常山县首次通过 “摇号”方式抽取100家企业,又在两局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中抽取40余名检查人员,随机匹配生成检查小组,对100家企业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录入“双随机”抽查管理软件系统,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双随机,一公开’的做法,对政府而言,在保障执法公平公正的同时,提升了监管效能;对企业而言,既减轻了随意被查、多重检查的负担,也挤压了权力寻租存在的空间。”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简政放权,不是“一放了之”,而是“放管并重”,管得住,才能放得开。
为打造透明高效的营商环境,浙江还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强化社会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档案、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打造公共信用信息统一对外发布、查询和异议受理等信用信息平台——“信用浙江网”,让企业真真切切感受到公平公正公开。
法治政府的建设,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释放: 今年前10个月,浙商回归到位资金达3849亿元,同比增长32.3%,创历史同期新高。
维护司法公正
确保公平竞争
有恒产者有恒心,企业财产权的有效保障和实现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今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实施意见》,强调从产权保护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关键环节着力,加快建立健全产权保护长效体制机制。
为给浙江的营商环境提供全方位司法保障,浙江公检法部门围绕“实施意见”,又制定了相应的《关于依法保障和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依法服务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的意见》等,将意见具体化,落地生根。
省高级人民法院与省工商联建立诉前、诉中调解对接制度和诉后执行和解制度,力求把矛盾化解在商(协)会。省、市、县三级检察院、公安局分别与各地工商联建立联络员制度,在重点非公有制企业、行业商(协)会还建立检察室、工作站,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经营中面临的法律问题,做好针对性法律服务。
浙江华峰集团下属公司原副总经理袁某等6人被查出受贿2000多万元。针对该案暴露的制度漏洞和廉政风险,检察院采取预防调查、检查建议、庭审旁听等措施,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制度。
今年3月,省检察院还专门出台精准护航非公经济“21条意见”,明确提出,检察机关在办理非公有制企业案件时应当进行风险评估,把是否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作为重要标准,合理选择处置方式。
知识产权保护是大型企业非常重视的营商因素。浙江研究制定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全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最严最优省。
浙江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去年,全省知识产权局共立案11524起,结案率为993.7%。其中,专利侵权案件10135起,假冒专利行为案件1389起。
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服务举措。在“中国小商品城”义乌市,公证处创建了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网上平台,企业可随时将电子数据、录音录像等资料存证,对侵权产品的线索或证据进行固定。诉讼或索赔时,也可通过网络向公证处申请出具公证书。
针对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互联网侵权案件增多,今年8月,省高院在全国首设杭州互联网法院,专业审理涵盖民事、商事和知识产权的涉网纠纷案件,诉讼全程都在网上完成。截至11月底,杭州互联网法院已受理案件4127件,结案2079件。
贴心法律服务
提供法治保障
上海人民集团乐清电气制造有限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引发诸多诉讼,导致主要资产被法院查封,公司濒临破产。乐清市司法局组建律师服务团队,主动上门提供法律帮助,找到了企业“解困三步法”:挖掘“政策红利”,使半成品厂房的资产增值;整合闲置厂房,出租给小微企业;寻求合作投资伙伴,走重组之路。
精准专业的律师服务,让企业重拾其优质资产在市场上应有的价值,目前企业启动了自愿重组程序,重组谈判相继展开。
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浙江司法部门丰富形式,拓宽渠道,主动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嘉兴市司法局开展为千家企业“法律体检”活动,16家童车、洁具企业在律师的帮助下成功应对企业危机;海盐某国家“千人计划”企业借助法律服务成功走出重组困境。
今年6月,省司法厅制定出台《司法行政惠企便民法律服务二十条》。围绕重点经济建设项目,主动深入企业,开展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先后成立“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团135个、网上交易纠纷调解组织342个,建立了省律协“互联网+”法律服务团、阿里巴巴集团网络纠纷调处中心、金融法律服务团等法律服务新组织。
在此基础上,司法部门还上门走访重点企业7.4万家,为企业解决上市融资、战略投资、并购扩张、风险化解等4.2万多个法律问题。今年以来,共参与处置“僵尸企业”613家,涉及标的额1593.87亿元。
目前,全省县级以上工商联(商会)、省外浙江商会和80%以上的行业商(协)会都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28732家企业聘请了法律顾问。
创建法治化营商环境中,浙江注重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层及管理人员法治培训制度,做到普法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建立法治宣传员(志愿者)队伍,,建立人员调解组织和法律援助联络员,让企业员工知法、守法、遇事用法。
“无处不在的法律服务,其实就是无处不在的法律课堂。只有人人懂法,才能人人守法,只有人人守法,才有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一位民营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