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一体构建法治国家政府和社会
- 来源: 编辑:admin
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新要求。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中央正式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这意味着全面依法治国有了新的任务,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顶层设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这个中央领导小组的成立,具有标志性意义。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某一领域的改革和发展进入到关键阶段,中央领导小组的成立有利于总揽全局、统一部署,从最高层统一配置和整合各种资源。特别是,有助于打破各种利益的束缚和羁绊,推动解决改革和发展中的难题,为改革和发展突破瓶颈、铺平道路。
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始终坚持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并提出要实现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新时代,要真正做到依法执政、实现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有机统一,需要进一步坚定决心、监督落实。
不留死角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四个环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留死角,实现法律运行过程的全覆盖。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如何通过科学立法回应时代命题、引领国家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及时反映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人民群众关切期待,对涉及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保障人民生活、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抓紧制定,并及时修改。
依法行政的核心内涵是严格执法。各级政府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非法干预,坚决防止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法治政府是严格执法的政府,是有效执法的政府。
新时代,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在各种纠纷解决机制中,司法裁判更应强调其受法律的拘束。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相比,司法裁判显然要更强调公平正义。在司法裁判之中,裁判者必须服从于法律,严格依据法律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法律至上能够形成一种平等理念的传播,从而形成人人守法的文化,使法律深入人心,并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这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要义所在。要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引导公民在享受自己的权利和自由时,尊重别人的权利和自由。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使每一个普通人都能依法维护合法权益、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上下互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是实现良法善治的基础,也是法治中国的题中之义。其中,建设法治国家是终极目标,建设法治政府是关键环节,建设法治社会是基本需求。
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过程中,法治国家主要解决依法执政的问题;法治政府主要解决政府与市场、社会组织行为的法治化问题;法治社会主要是在组织与公民、政府之间权力进行明确划分的情况下,实现社会管理体制现代化的问题。
全面依法治国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此,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同时,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